<code id="w650y"></code>

<sup id="w650y"><small id="w650y"></small></sup>
<code id="w650y"><acronym id="w650y"></acronym></code>

    1. <ins id="w650y"><acronym id="w650y"></acronym></ins>
      生態中國網 >  熱點推薦 >  正文

      它早就被中央督察組盯上了!

      來源:生態中國網 時間:2024-08-23 18:31:36

      字號

      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部署深入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相關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凝聚工作合力,通過查處一批重大案件、懲處一批違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進一步加大第三方機構監管力度,鞏固專項整治成果,維護市場秩序,切實推動專項整治工作走深走實。

      昨天,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7?。ㄊ校┳钚虑闆r,超半數?。ㄊ校┒急煌▓蟠嬖凇暗谌江h境檢測機構造假問題”情況。

      原來,它早就被中央督察組盯上了!

      密集通報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造假問題

      昨天,生態環境部官方發布最新消息,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向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等7?。ㄊ校┓答伓讲烨闆r。

      與此同時,7個省市官方也陸續發布了具體反饋情況。其中上海、江西、湖南等都被點名存在“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造假問題突出”情況。

      在上海,市有關部門對環境檢測機構監督管理不到位,未聯動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監管機制,對環境檢測機構造假查處不力。個別檢測機構通過刪除、篡改數據,稀釋樣品等方式弄虛作假,出具不實報告。

      在浙江,有的企業在檢查時干擾現場采樣監測;一些地方還存在第三方檢測機構報告弄虛作假情況;一些機動車檢測機構違規操作、弄虛作假。

      在江西,部分第三方檢測機構存在監測數據不實、出具虛假報告等弄虛作假行為。

      在湖北,弄虛作假問題多發。有的企業燃煤鍋爐、污水處理在線監測數據失真失實。抽查發現,部分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存在擅自變更方法、干擾檢測設備,降低車輛污染物排放濃度檢測值等問題。個別污水處理廠偽造化驗單、編造進水監測數據。

      在湖南,有的第三方檢測公司通過不如實采樣、修改檢測數據等方式,將超標數據修改為正常數值,以此出具虛假檢測報告,使排污超標企業蒙混過關。

      顯而易見的,相比起此前頻繁提到的監測、環評、運維等第三方環保服務,這一次,“檢測”成了中央督察組的高度關注對象。

      要知道,早在今年六月份,中央督察組就已經集中通報過一批大氣污染典型案例,其中就涉及到不少機動車、大氣檢測機構弄虛作假問題。

      如今,中央督察組視野進一步拓展,污水、大氣、機動車尾氣等領域的檢測機構均被鎖定。不難猜出,接下來第三方環保檢測機構可能要“攤上大事了”。

      五部門聯手釋放強烈信號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五部門聯合印發《檢驗檢測領域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旨在加快解決當前檢驗檢測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持續推進檢驗檢測市場環境優化改善,全面提升檢驗檢測供給水平和服務成效。

      《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結合職責分工,聚焦食品、特種設備、交通、建筑、環境等“舌尖上”“車輪上”“屋檐下”的檢驗檢測弄虛作假、違規經營、吃拿卡要等突出問題,開展為期5個月的專項整治“回頭看”。對故意出具不實、虛假報告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一律從嚴從重懲處;該撤銷、吊銷相關資質的,堅決依法依規撤銷、吊銷;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其中,針對生態環境檢驗檢測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市場監管、生態環境部門要依據《標準化法》《環境保護法》《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及地方性法規等規定,聯合對生態環境檢驗檢測機構實施重點監管,嚴厲查處未經檢驗檢測出具監測數據、篡改偽造監測數據和報告、未按規定采樣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對弄虛作假,出具不實、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實施處罰,并實施停止采信監測數據結果等失信聯合懲戒措施。發現現場監測設備質量不合格、預置接口以便篡改數據等情況,要對相關監測設備生產廠家進行延伸檢查,或將有關案件線索及時通報屬地監管部門。涉嫌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等犯罪的,移送司法機構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針對機動車檢驗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聯合公安、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部門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機動車登記規定》《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規定》等規定,聯合開展機動車檢驗機構及常壓液體危險貨物罐體檢驗機構監督檢查,加強實時視頻監控巡查和異常業務數據分析研判,及時預警違規行為,嚴格倒查問責,依法嚴厲打擊替檢代檢、未經檢測出報告、減少檢驗項目或降低檢驗標準、篡改檢驗數據、出具虛假檢驗報告、不符合機動車排放定期檢驗規范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查實機動車檢驗機構使用作弊軟硬件、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由公安、生態環境部門依法處罰并停止采信數據結果,移送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取消或撤銷資質。涉嫌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等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監測檢測弄虛作假,一個“重災區”就是機動車檢測。

      例如,督察組在浙江杭州、嘉興、紹興抽查了12家機動車檢測機構,結果發現11家都存在問題。

      杭州市錦安機動車檢測服務公司擅自變更檢驗方法并違規出具合格報告,嘉興市恒暢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存在檢測操作不規范、記錄不全等違規行為,紹興市廣發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在車輛冒黑煙的情況下仍出具合格報告。

      正是由于行業監督管理不到位,使得浙江省一些城市空氣質量出現反彈。2023年,杭州、湖州、嘉興、紹興4城的PM2.5濃度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均未完成考核目標。

      在上海,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比全市排放量超過四成。但督察發現,上海市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部分機動車檢驗和維護機構弄虛作假,超標排放車輛帶病上路。

      例如,一些檢驗機構檢測造假。白玉蘭檢測、康花檢測、利港檢測等3家檢驗機構未建設重型柴油車尾氣排放檢測線,不具備相應檢測能力,但2021年至2023年卻違規檢驗重型柴油車864輛次并出具檢驗報告。

      機動車污染防治不到位,使得上海市部分時段的空氣質量出現反彈。今年1-5月,全市細顆粒物濃度同比上升16.1%,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

      “我們公司一共27個人,25個人修改過數據?!焙夏硻z測機構的一位工作人員如是說,“數據不改就不合格,不合格客戶就不給錢?!?/p>

      督察發現,湖南中勝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勝檢測)自2023年以來,為湖南金泉廚具有限公司出具了3份煙氣檢測報告,但報告中的采樣日期與采樣儀器原始記錄均不一致。

      而事實上,湖南金泉廚具有限公司并沒有設置煙氣采樣平臺,根本不滿足采樣作業條件。

      經督察組調查確認,承擔上述任務的采樣員并未按技術規范采集顆粒物樣品,而是利用公司電腦軟件編造數據后,出具了虛假檢測報告。

      督察還發現,中勝檢測的原始記錄中,同一人員幾乎同一時段出現在相距17公里的兩家企業采樣作業,造假明顯。

      據《中國環境報》報道,自2021年5月正式營業以來,中勝檢測共服務500多家企業,承接1200余筆采樣檢測業務,檢測內容涉及水、氣、土、噪聲等多個方面,累計收入近1300萬元。

      檢查過程中,督察人員曾發現該公司電腦上有幾款不太常見的軟件,問及軟件用途時,工作人員支支吾吾,并未解釋軟件的用途。

      隨后,督察組與長沙警方進行了溝通,警方連夜前往中勝檢測,對企業進行了查封。但這時,白天發現的那些軟件都已被刪除了。

      長沙警方隨即成立專案組,與督察組、專家一道對中勝檢測2021年5月-2024年5月編寫的2447份檢測報告進行核查,發現其中233份報告存在明顯造假行為。

      而此前在該公司電腦上發現的那幾款“不太常見的軟件”,后均被證實是捏造檢測數據的軟件。

      環境監測造假緣何屢禁難止

      30家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被監督抽查時都存在問題。2023年12月,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披露的這條消息,引人關注。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2023年9月組織對湖南省30家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督抽查,結果顯示:涉嫌嚴重違法違規的機構有18家,其中6家涉嫌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12家涉嫌出具不實檢驗檢測報告;另有1家機構的基本條件和技術能力不能持續符合資質認定條件和要求;其他機構則存在一般性違規問題。

      湖南省此次對30家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督抽查結果令人擔憂。事實上,除了湖南之外,其他一些省市當時也先后披露了一些環境監測機構造假現象。

      2023年9月,重慶市生態環境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聯合開展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派出多個專家組對全市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進行抽查,查處了一批弄虛作假案件,其中典型的案例就有8起。

      環保數據是生態環保工作的“生命線”,但從多年來各地披露的案件來看,環保數據造假的現象依舊屢禁不絕。

      為了提高法律對環保數據造假的打擊力度,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施行,其中第二百二十九條規定:“環評、環境監測機構人員故意造假,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項目中提供虛假的環評等證明文件,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5年至10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p>

      2022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發布的《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開始施行。此規定明確,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機構在兩年內造假3次,就要判刑,最高判刑10年。此立案標準還規定,對盡管不是故意造假,但是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文件有重大失實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也要判刑。

      同時,去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將整治第三方造假當成了當前生態環保領域的重頭戲之一。針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打假風暴,自去年年初便顯示出了強大的震懾力。

      在法律和相關部門的高壓整治下,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造假行為緣何有禁難止?

      有評論認為,違法成本低而僥幸獲利數額可能較大,是很多違法機構在環保數據造假問題上鋌而走險的主要原因。

      據媒體披露,在江蘇南京聯順機動車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出具虛假檢測報告案中,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對該公司處罰款13.5萬元,依法沒收違法所得120元。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研究員曹曉凡認為,第三方造假屢禁不止的原因非常復雜。

      “一方面,此前一段時間監管不嚴,整個市場的發展缺乏規范性;另一方面,法律供給不足,導致生態環境領域實施處罰時的法律依據不足,特別是在環境監測領域缺少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依據。此外,法律責任存在斷層現象,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之間缺乏遞進和有機聯系。因此,綜合來看,原因有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守法意識不強、作為新興市場的規范性不夠、法律供給不足、過去針對第三方的執法力度不強、刑事打擊力度有待加強等多個方面?!辈軙苑舱f。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中國環境、環保水圈、每日經濟新聞;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本圖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關閉
      国产做a爰片久久毛片A片_精梅瓶一级毛片_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_国产美女秘无遮挡免费视频

      <code id="w650y"></code>

      <sup id="w650y"><small id="w650y"></small></sup>
      <code id="w650y"><acronym id="w650y"></acronym></code>

      1. <ins id="w650y"><acronym id="w650y"></acronym></ins>